親職教育❤「幼兒發展篇」




❤ 關心您和寶貝們 
 

孩子走不穩?打赤腳有助寶貝大腦與運動力提升

孩子常跌倒、抱怨腳痠、站姿不良,甚至站著時看起來有扁平足嗎?有時候多讓孩子打赤腳反而可以走得更穩。

大約在十年前,暢銷書《天生就會跑》中作者 Christopher McDougall 從原住民「塔拉烏馬拉」族人學習到跑步的相關事情,並提出他對人類足部演化以及現代鞋子對足部過度保護的觀察與想法,隨即在長跑界掀起了「赤足」的風潮。而在我自己成為媽媽後,為了孩子的爬行,每天將家裡的地板拖得乾乾淨淨,當他站起並跌跌撞撞地踏出第一步時,我也精挑細選幫他買雙保暖的室內鞋,但是沒過多久我就發現,沒穿鞋子的時候,孩子走得穩多了;甚至在戶外玩樂時,赤腳的跑姿看起來比較自然,速度也更快了。這時我再次想起了「赤足」這件事,並開始讓他在安全的環境下,有更多的時間與機會,當個快樂赤腳野孩子。

打赤腳可預防功能性扁平足

人類為了站立行走,足部需要有足夠的強韌度來支撐體重,但又同時要有適當的緩衝來適應不同的地面環境,良好的足部發展同時要滿足「堅硬」與「柔緩」的兩極化需求,而「足弓」就是為了人類適應環境所發展出的。由曲度小的外側縱弓維持直立負重;彈性佳的內側縱弓做為緩衝避震;而橫弓來幫助行走時的足部推蹬。從出生到二歲期間,由於足底脂肪較多且韌帶較鬆,所以足弓通常都是扁平的,二歲至六歲是足弓發展最快速時期,約在十歲左右發育完成。門診時發現兒童扁平足有逐年增多的趨勢,其中約有八成的孩子是「功能性扁平足」,也就是孩子坐著時可以看見足弓,在站立負重時足弓卻又消失了。

「赤腳運動」就是功能性扁平足最好的預防方法,而「赤腳運動」與「穿鞋運動」的差別又在哪裡呢?孩子剛開始站立時,會有O型腿的正常現象,刺激外側縱弓強化,來支撐體重,站得更穩;在兩歲後活動量漸增,腳底受力的地方逐漸轉移到內側縱弓來緩衝,這時孩子看起來也會有些X型腿的情形,這時候的若能赤腳跑跳,就是刺激第一蹠骨前端受力,讓內側足弓成形;並在推蹬同時讓五個蹠骨都能均勻感知壓力,並加強腓骨長肌肌腱力量,讓橫弓穩固,運動表現更加提升。但如果在孩子一直穿著鞋子,鞋子本身的緩衝讓孩子在跑跳時不會將身體重量移至足部內側,大趾基部沒有足夠的刺激,足弓的成形就受到限制。足弓發育不良,會發現孩子運動能力不佳,較同齡孩子常跌倒,常常抱怨腳痠走不動,甚則孩子會為了較舒服的站姿反而造成身體的姿態不良。

赤腳感受不同材質,增加大腦刺激

從孩子出生後,外在環境透過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對孩子的刺激,一點一滴的讓大腦細胞產生緻密的聯繫,而其中足部不僅僅是觸覺發展,對「本體感覺系統」與「前庭系統」的發育也有相當的助益,本體感覺的功能是讓我們感知身體在空間中的運動和位置,前庭系統則是負責平衡與協調。

當孩子赤腳時,足底觸覺感受到地面不同材質,大腦及本體感覺受氣對觸感軟硬產生反應,去調整肢體對不同的地面做出不同型態的行走對應模式,例如在沙地上行走時,踝關節在推蹬時有較大的活動角度,加上沙地的不穩定特性,走動時有較大膝關節與髖關節的活動;反觀在水泥地面上,走動時較著重的是緩衝的能力。這兩種不同的觸感、走路模式,若能以赤腳來做感受時,對大腦的本體感覺的刺激會比穿鞋子時來的更加深刻。此外,不平地形的變化會使身體產生輕微的不平衡感,在赤足時直接的刺激傳遞到大腦,更迅速的判斷並做出反應讓肌肉平衡修正,對幼兒平衡與協調感的發展來的更加良好。
 

我們也可以試想另外幾種情境,我們都有開門時速度太快撞傷腳趾,或是跨過門檻不小心踢到腳趾,痛得哇哇叫的經驗。大腦要快速分析周邊物體移動速度、感受我們腳趾位置、看到阻礙知道腳要抬高多少跨過去,這就是要有本體感覺以及大腦統合能力。當孩子赤足時,為了避免傷害,會對周圍環境更加警覺,大腦感覺與運動統合的能力也就自然進步了。

如何創造優質赤腳環境?

可惜現代生活模式,很難能夠讓孩子能夠直接赤足體驗大自然,不論是在森林中的泥地上踩著小石子做腳底按摩、或是寬廣的草地上足底被小草刺刺的搔癢著、或是在濕軟的沙地上等待一陣陣的海浪,若有機會能夠赤腳感受,都應該要好好把握。目前也越來越多幼兒園或家長也十分努力的在許可範圍內,給孩子更多光腳探索的空間與機會,除了要注意整潔、安全與溫度外,也要盡可能地為孩子創造「多樣化的環境」,單一化的環境同樣讓孩子刺激不足而降低效果。家裡除了可以部分使用軟墊、小地毯外,也可以使用一些器材創造出高低不平的地形,也有玩具廠商設計多樣的模擬步道。

醫師給家長的選鞋建議

我們無法為孩子創造24小時的赤腳環境,當必須穿上鞋子時,家長可以如何選擇鞋款呢?建議可以掌握以下四個原則。

  1. 全平薄底鞋款:建議選擇薄底的鞋款,不要是厚底的板鞋或是運動鞋,女鞋也避免後面有低跟的娃娃鞋
  2. 最小緩衝:我們希望孩子足底能建構自己的緩衝系統,就不應該在發展時給予過多的協助。避免氣墊鞋或是標榜吸震減壓防滑鞋底的款式。
  3. 全彎曲:選擇柔軟、寬楦或有彈性的材質讓孩子的足部不會受到任何的限制,最好是可以捲起或至少可以對折的鞋款。
  4. 極輕量:越簡單、越輕薄、越無感,將腳與環境的阻隔減至最少,讓鞋子僅僅提供最基本必須的安全保護與保暖功能即可。

當了父母後,總是努力想要把最好的一切都給孩子,想到當初要幫孩子找第一雙鞋子時,看著網路商品介紹,努力比較,想要找一雙全方位兼顧的鞋款。經過觀察後才知道孩子的雙腳不需要我過多的保護,更不該剝奪應該給予雙腳訓練的機會。 

 

親子天下: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90336